<strike id="g3xpc"></strike>

  • <em id="g3xpc"><acronym id="g3xpc"><u id="g3xpc"></u></acronym></em>
      <li id="g3xpc"><tr id="g3xpc"></tr></li>

        <li id="g3xpc"></li>

        廣東省司法廳推動法治領域“軟聯通” 公共法律服務交出亮麗民生答卷

        • 商洛在線
        • 2022-08-26 14:36:18
        • 來源:南方網

        實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立足國家發展大局作出的重大謀劃,也是新時代“一國兩制”新實踐的重要平臺。近年來,廣東司法行政系統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深化粵港澳三地法律服務規則“軟聯通”,推動地方立法保障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助力豐富“一國兩制”新實踐。

        積極探索試點

        支持港澳律師在大灣區內地九市執業

        8月2日上午,首位獲得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證書的香港律師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何君堯來到了他所受聘的廣東廣信君達律師事務所領到了編號為“No.90000001”的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證。

        早在7月6日,廣東省司法廳頒發了首批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證,包括何君堯在內的4名港澳律師獲得了在大灣區內地九市的執業資格,他們可以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內,辦理適用內地法律的部分民商事法律事務。

        香港法律執業者和澳門執業律師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取得內地執業資質和從事律師職業試點,這是內地對港澳法律服務開放政策的重大突破,可促進港澳與內地法律服務業優勢互補,為粵港澳大灣區引進港澳優質法律服務人才,為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新示范提供積極的探索和嘗試。廣東省司法廳采取多項有力措施推動該項試點工作落地落細落實。比如制定印發《關于貫徹落實<香港法律執業者和澳門執業律師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取得內地執業資質和從事律師職業試點辦法>的分工方案》,出臺《廣東省司法廳關于香港法律執業者和澳門執業律師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執業管理試行辦法》,制作并公布港澳律師申請執業的辦事指南、申請表單,發布執業申請指引、熱點問題匯編等,為符合條件的港澳律師申請在大灣區內地九市執業提供各項便利。

        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陸續發布獲得大灣區內地九市執業資格的港澳律師執業申請相關工作指引,出臺相關便利優惠政策措施,積極搭臺,為港澳律師在大灣區發展提供相應保障。廣州開辟港澳律師申領執業證審批“綠色通道”,在全省率先出臺6項支持保障措施,廣州市律協發布10項支持港澳律師來穗執業,南沙區計劃建立孵化站,并全力推進廣州中央法務區南沙國際片區建設;深圳出實招,從稅收、教育、住房、社保、生活補貼等五個方面,鼓勵港澳律師在深圳執業,成立港澳律師深圳執業服務中心,并在前海打造深港國際法務區?;葜菔杏“l《便利港澳居民在惠州發展若干措施》,支持港澳法律服務等專業人士在惠州便利執業,支持惠港澳法律服務交流合作。佛山、江門市多家律師事務所聯合發布《港澳律師大灣區執業人才引進政策》,內容涵蓋港澳律師執業補貼、辦公費用減免、安家補助、律所培訓機制、定期推介會以及提供執業協助服務等多方面。肇慶市計劃出臺相關支持港澳青年就業創業的措施。

        “我們將繼續推進港澳律師在大灣區內地九市執業,為發揮他們的專業優勢打造更廣闊的舞臺,同時保障好大灣區律師依法行使執業權利,著力為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工作、生活便利創造條件,確保他們進得來、留得住。”廣東省司法廳黨委副書記、副廳長、省律師行業黨委書記梁震說。

        攜手港澳

        加快推進法律服務規則“軟聯通”

        近年來,廣東省司法廳牢牢扭住規則銜接、機制對接這個關鍵,通過粵港澳常態化的溝通協作機制,深化三地法律服務領域合作,積極拓展合作空間,推動粵港澳三地法律服務規則對接、機制銜接。比如聯合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澳門特區政府行政法務司建立法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自2019年以來,三地法律部門輪流牽頭共召開了3次聯席會議,分別就調解、仲裁、律師、法律培訓等10個項目議題進行了商議和推動實施,以小切口推動法律服務規則對接,積極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規三地”的多樣化實現形式,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法律服務業協同發展。

        在律師工作領域,推動設立12家粵港澳聯營律師事務所,支持聯營律師事務所開展跨境法律服務;指導和推動廣東省律師協會與香港律師會、澳門律師公會及大灣區內地9市律師協會共同建立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協會聯席會議制度,自2018年以來,三地律師行業協會輪流組織召開了9次聯席會議。

        在調解領域,廣東省司法廳聯合港澳成立大灣區調解工作委員會,發布大灣區調解員“兩項標準”,開發粵港澳大灣區調解平臺小程序,打造當事人、調解員、調解組織、公證機構、仲裁機構、法院在內的多方對接的“一站式”調解服務平臺;指導大灣區內地九市司法局引導、支持、規范轄區內調解組織和調解員參與粵港澳大灣區調解工作,如珠港澳知識產權調解中心、橫琴(珠澳)金融糾紛調解室于2021年相繼建立;與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聯合出臺《廣東自貿區跨境商事糾紛調解規則》,為粵港澳三地商事糾紛調解工作提供規范遵循。

        在中山市三鄉鎮,澳門居民彭先生(化名)與梁先生因建房施工產生糾紛,彭先生來到澳門街坊會廣東辦事處中山服務點進行求助,服務點協調駐村法律顧問為其進行政策解讀,鎮調委會派出人民調解員組織調解,經四次磋商之后彭先生與梁先生終于達成了調解協議。糾紛的順利解決,得益于中山市人民調解協會與位于三鄉鎮的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廣東辦事處建立的糾紛調處聯動機制。在中山市司法局的推動下,自聯動機制建立以來,中山市人民調解協會與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廣東辦事處中山站攜手開展糾紛調處,并為在中山生活的澳門街坊提供法律援助、仲裁、公證、司法鑒定等法律指引服務,多元化解灣區糾紛需求。

        在仲裁領域,廣東省司法廳指導“粵港澳仲裁調解聯盟”“粵港澳大灣區仲裁聯盟”“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仲裁中心”“珠澳跨境仲裁合作平臺”等合作平臺進一步發揮作用,推動粵港澳三地仲裁規則銜接,支持仲裁機構持續完善與國際接軌的仲裁規則,探索仲裁新模式。

        今年5月,一宗標的額達2500萬元的投資糾紛,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通過適用廣州仲裁委員會(以下簡稱廣仲)“3+N”仲裁庭審模式得到解決,雙方當事人息訴服判。在跨境商事規則領域,廣仲以內地、香港、澳門三套庭審模式為基礎,不斷加入符合其他國家地區仲裁法特點以及仲裁程序的庭審模式,創設“3+N”庭審新模式,發揮國際商事仲裁“最大公約數”的優勢,助力促進粵港澳三地經濟健康有序互促發展。

        規則銜接也催生了“深圳+香港”仲裁新模式。前段時間,深圳國際仲裁院受理了一宗跨境借貸糾紛案,爭議金額數以億計。案件申請人為內地人,3位被申請人是香港人,仲裁庭由2名香港籍仲裁員和1名內地仲裁員組成,線上庭審由深圳國際仲裁院和華南(香港)國際仲裁院聯手舉行,兩地庭審秘書提供跨境同步庭審服務。據統計,2021年采用“深港聯動、異地同步”跨境庭審方式開庭的案件共有19宗。

        推進制度創新

        助力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關于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有關管理體制的決定》出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條例、前海合作區投資者保護條例立法進程持續推進,澳門法律制度匯編首次制作……近年來,圍繞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制度保障,廣東司法廳推進制度創新,指導各地各部門加強制度供給,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增強發展動能,更好服務保障“一國兩制”新實踐。

        廣州市南沙區司法局推動在全國首創港澳籍人民陪審員制度,全國首聘港澳籍特邀調解組織和特邀調解員;配合研究制定《廣州南沙知識產權保護辦法》,推動法治化營商環境優化提升;推動開發區管委會區政府出臺全市首個法律服務業專項扶持辦法《廣州新區(自貿片區)法律服務集聚區發展扶持辦法》,并及時制定印發實施細則,推進升級打造一站式涉外法律服務平臺。

        深圳市司法局與前海管理局積極溝通,推進前海合作區條例、前海合作區投資者保護條例、前海管理局暫行辦法等“兩條例一辦法”的制定和修訂工作;配合深圳市人大推動《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條例》立法工作,助推深港在河套聯手打造“科技自由港”。

        珠海市司法局推動出臺《珠海經濟特區橫琴新區港澳建筑及相關工程咨詢企業資質和專業人士執業資格認可規定》,這是內地第一次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實現香港和澳門建筑工程領域專業企業和專業人士在內地直接提供服務,在探索內地與港澳“資格互認”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堅持惠港惠澳

        公共法律服務交出亮麗民生答卷

        各地司法行政機關積極拓展公共法律服務內容,為港澳居民在內地學習、就業、創業、置業以及生活提供便捷優質的法律服務,交出寫滿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民生答卷。

        廣州市南沙區首創“1+1+N”粵港澳法律服務新機制,掛牌設立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法律支援服務中心,在10個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設立巡回法律支援服務站,為港澳青年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務,已累計為1021名港澳青年提供“訂單式”的法律支援服務。截至目前,南沙區多個青創基地已吸引300多個港澳青創項目團隊(企業)簽約入駐。

        深圳市建立鹽田區深港合作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除提供涉港法律援助、法律咨詢、人民調解、公證等傳統公共法律服務外,創新性提供涉外法律查明、商事調解、法律智庫、合規審查、涉港公證及深港青年創客法律服務等六大類創新法律服務。

        珠海市打造涉外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制作珠澳民商事規則比較“你問我答”法律直播間系列節目,加深群眾對兩地法律規則的理解;成立珠澳(澳珠)勞動者法律服務中心,在國內首次實現跨境法律援助服務融合銜接;成立全國首個由珠海本地和港澳籍調解員組成的地市級“涉港澳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

        中山市開設涉港澳公證綠色通道,為企業提供知識產權海外申請、對外投資、股權轉讓等多方面的綜合公證服務。中山市公證處開通港澳適齡兒童返鄉讀書綠色通道,2019年6月以來共辦理涉港澳親屬關系947宗,為港澳兒童回內地讀書辦理199宗公證。

        著眼于粵港澳居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大灣區內地九市主動作為,面向港澳居民不斷提升公共法律服務水平,助力大灣區打造一個公共服務優質、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

        南海潮涌風帆勁。新使命催人奮進,新征程任重道遠。“以‘雙區’和橫琴、前海、南沙三個重大合作平臺建設為契機,攜手港澳推進規則‘軟聯通’從法律服務領域向更多領域拓展,積極主動、富有創造性地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高質量法治保障,在服務‘一國兩制’大局中全力展現廣東司法行政的擔當和作為。”廣東省司法廳黨委書記、廳長陳旭東說。

        標簽: 廣東省司法廳 法治領域 港澳律師 律師執業證書

        ?

        推薦More

        一级A片特爽刺激高潮
        <strike id="g3xpc"></strike>

      1. <em id="g3xpc"><acronym id="g3xpc"><u id="g3xpc"></u></acronym></em>
          <li id="g3xpc"><tr id="g3xpc"></tr></li>

            <li id="g3xpc"></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