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g3xpc"></strike>

  • <em id="g3xpc"><acronym id="g3xpc"><u id="g3xpc"></u></acronym></em>
      <li id="g3xpc"><tr id="g3xpc"></tr></li>

        <li id="g3xpc"></li>

        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今日開幕 影視融合擦亮品牌謀發展

        • 商洛在線
        • 2022-08-31 09:36:47
        • 來源:南方日報

        珠江、香江和濠江匯流,粵港澳大灣區同根同源、人文相通,跳動著強勁的文化脈搏。

        8月31日晚,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將正式拉開帷幕?;浉郯拇鬄硡^藝術家聯袂演繹交響音詩《千里江山》,海納百川的藝術音符交融激蕩。

        近年來,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要求,縱深推進人文灣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文化交流交融日趨深入,文化認同不斷增強。從文藝交流合作共畫“同心圓”,到講好灣區故事共鑄精品,再到影視產業合作共謀發展,留下一幕幕共建人文灣區的生動寫照。

        推進文藝交流

        繪灣區同心圓

        作為本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開幕式演出,歷時一年創作完成的交響音詩《千里江山》備受矚目。演出團隊“中國音協交響樂團聯盟—粵港澳大灣區節日樂團”,由廣州交響樂團、深圳交響樂團、香港管弦樂團和澳門樂團的音樂家組成。

        “音樂會反映出粵港澳同聲同氣的精神內核,體現了過去三年多粵港澳樂團的合作成果。”廣州交響樂團團長陳擎介紹道,交響音詩《千里江山》從立項、創作到演出,每個環節都充分體現粵港澳文藝的緊密聯動。

        三年來,大灣區文化交流合作向縱深邁進。守護共同文化根脈,今年7月29日,凝聚大灣區粵劇名家共同心血的《粵劇表演藝術大全·音樂卷》在廣州首發。

        由粵港澳共同申報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粵劇,寄托大灣區民眾的共同鄉愁,在灣區粵劇同仁共同守護下,正煥發新的時代光彩?!痘泟”硌菟囆g大全》堪稱“辭典式、教科書式的粵劇音樂百科全書”,為完成這部典籍編纂,粵港澳粵劇界同心合力。

        為了讓幾近失傳的傳統牌子演唱曲、大調得以再現,阮兆輝、羅家英、何家耀等港澳粵劇名家克服疫情困難,采取遠程合作的方式進行示范演唱,成功完成錄制。

        盡管受疫情影響,大灣區文藝交流演出沒有停步。去年底,廣州歌舞劇院創排的《醒·獅》,與澳門美高梅劇場合作駐場演出。舞劇將嶺南非遺與科技元素充分融合,耳目一新的視聽體驗讓在場的澳門觀眾叫好。

        2021年4月,廣州大劇院承辦的“香港周 2021@廣州”拉開帷幕。香港芭蕾舞團、城市當代舞蹈團、中英劇團、香港話劇團等多家香港旗艦級藝術團體在穗登臺。去年底,來自灣區各地的劇場管理者齊聚一堂,通過《2021粵港澳大灣區劇場大會倡議書》,倡導加強灣區劇場“后疫情時代”的合作與聯動。

        廣州大劇院副總經理陳睿透露,由粵港藝術家聯合打造的《鄉村騎士》等歌劇,不久將與灣區觀眾見面,著名歌唱家莫華倫、么紅、孫礫、王冰冰等灣區藝術家將聯袂放歌。該劇也將正式開啟香港歌劇院、深圳歌劇舞劇院等大灣區藝術院團的強強聯手新模式。

        合力創作精品

        共述灣區故事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底蘊深厚,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為灣區文藝家提供了豐厚的創作土壤。

        8月25日,第八屆魯迅文學獎揭曉,作家蔡東的《月光下》獲短篇小說獎,作家葛亮的《飛發》獲中篇小說獎。兩部小說文筆細膩、敘寫考究,深刻描寫灣區城市生活。

        “大灣區文學題材有著極大的空間感和包容性,讓每個作者都能在其中找到情感落點,可能是文化的、歷史的、語言的。”在葛亮看來,粵港澳大灣區求新求變的文化精神,為作家提供不斷深入挖掘、觀察的巨大空間。

        在廣東省作家協會推動下,大灣區題材文學精品佳作接連涌現,灣區文學新高地初露端倪。據統計,過去五年來,省作協扶持的灣區題材作品就達到42部之多,包括27部長篇小說、10部報告文學和紀實文學。龐貝長篇小說《烏江引》、陳啟文長篇報告文學《血脈——東深供水工程建設實錄》等作品受到全國文學界肯定。

        共建粵港澳大灣區文學圈,正從藍圖轉變為現實,廣東作為灣區文學“交匯處、交融處、交鋒處”,正發揮重要作用。廣東省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張培忠介紹,省作協將通過設立“大灣區文學獎”“大灣區文學排行榜”等舉措,提升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2020年,為慶祝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廣東畫院大型主題性集體創作《南國的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經濟特區》正式面世。香港港澳臺美協主席司徒乃鐘、香港美協主席林天行、澳門美術家協會主席黎鷹、澳門美術協會副會長李得之等紛紛加盟。

        “盡管受疫情阻隔,港澳名家無法來到現場創作,仍然通過遠程傳送草圖的形式為長卷創作出謀劃策。”這讓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廣東畫院院長林藍記憶猶新。

        林藍透露,廣東省美協通過積極搭建粵港澳美術合作平臺,創新美術人才培養交流合作機制,努力爭取國家級重大美術展覽落戶廣東,進一步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美術高地。

        2019年,小學生詩歌季升格為“粵港澳大灣區小學生詩歌季”。詩歌季今年9月將再度啟航?;浉郯那嗌倌陮⑼ㄟ^詩詞經典走讀人文灣區,親身感悟共同的歷史記憶。

        “詩歌季通過培養詩心,讓粵港澳的孩子通過詩的語言交流相融,增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中國詩歌學會會長、詩歌季評委楊克說。

        影視融合顯優勢

        擦亮品牌謀發展

        香港影視產業人才實力雄厚,廣東堪稱“全國第一票倉”,隨著粵港澳影視產業交流深入,大灣區正成為中國電影產業極具想象力的一片熱土。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到,要充分發揮香港影視人才優勢,推動粵港澳影視合作,加強電影投資合作和人才交流。近年來,“大灣區出品”電影品牌被擦亮,交出一連串亮眼成績單。

        由廣東博納影業出品的《中國醫生》,香港寰宇娛樂、廣州英明文化等聯合出品的《拆彈專家2》票房均超過13億元,前者打破了“粵產電影”票房紀錄,后者則刷新了合拍片票房紀錄。而在今年暑期檔票房排名前5的影片中,《神探大戰》《明日戰記》兩部電影榜上有名,收獲不俗口碑。

        大灣區電影市場的不斷發展,吸引不少香港影業巨頭“北上”。2021年4月,英皇娛樂大灣區總部在廣州正式揭牌,釋放出強勢信號。

        “未來將充分發揮廣州本地文化底蘊深厚和香港影視人才豐富的優勢,共同打造立足大灣區、展望國際的文化演藝交流中心。”英皇(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香港英皇娛樂集團營運總裁霍汶希說。

        在資深影評人魏君子看來,廣東成熟穩定的電影市場,不但有助承接香港電影人才“北上”的需求,也為灣區電影創作提供豐富的題材。

        “深度融合、創新發展、共享未來”正在成為灣區電影人越來越廣泛的共識。王祖藍、麥長青等越來越多港澳藝人“北上”工作生活,參與培育高素質、正能量的青年演藝人員,為大灣區文娛行業輸送新鮮血液。

        “香港導演需要參與到全中國的電影市場中來,而粵港澳大灣區為我們提供重新學習的機會。”香港知名導演陳嘉上對此深有體會。

        在第34屆金雞獎獲獎名單中,《拆彈專家2》《中國醫生》等多部大灣區電影紛紛上榜。“‘大灣區電影’取代過去‘港產片’的概念,將成為未來大勢所趨。”《拆彈專家2》項目負責人吳蔚坦言。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向世界展示的窗口,共同講好中國故事、灣區故事、廣東故事,將成為粵港澳電影界攜手并進的使命。”廣東省文藝研究所研究員易文翔對灣區電影合作的未來充滿了期待。

        新時代的動人旋律在這里奏響,融合互通的藝術橋梁架起藍圖,星光熠熠的灣區影壇煥發生機……粵港澳大灣區正書寫動人的人文篇章。(記者 楊逸 徐子茗 黃楚旋)

        標簽: 粵港澳大灣區 文化藝術節 人文灣區建設 影視產業

        ?

        推薦More

        一级A片特爽刺激高潮
        <strike id="g3xpc"></strike>

      1. <em id="g3xpc"><acronym id="g3xpc"><u id="g3xpc"></u></acronym></em>
          <li id="g3xpc"><tr id="g3xpc"></tr></li>

            <li id="g3xpc"></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