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g3xpc"></strike>

  • <em id="g3xpc"><acronym id="g3xpc"><u id="g3xpc"></u></acronym></em>
      <li id="g3xpc"><tr id="g3xpc"></tr></li>

        <li id="g3xpc"></li>

        科創半年答卷:青島以顛覆性創新項目“布局”未來

        • 商洛在線
        • 2021-08-09 11:44:11
        • 來源:青島日報

        前不久,即發集團超臨界二氧化碳無水染色產業化示范線正式啟動。該技術以二氧化碳為染色介質,整個染色過程脫離了水和化學助劑的使用,推動了傳統有水印染的革命性升級和顛覆性創新,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這條示范線年產能可達1000噸,將為行業提供完整的技術及裝備標準規范,使我國超臨界二氧化碳無水染色技術在國際繼續保持領跑地位。

        今年以來,走在世界產業前沿的“青島產”接連出現,書寫著科技創新引領發展的“新答卷”。

        經濟社會要發展,就要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上半年,青島全力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在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布局未來產業、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生態等方面加足馬力,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不斷增強。

        加速建設創新平臺賦能產業升級

        7月20日,由中國中車承擔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我國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在青島成功下線。這是世界首套設計時速達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標志著我國掌握了高速磁浮成套技術和工程化能力。在這項耀眼的成果背后,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在輪軌系統動力學、輕量化材料和系統節能等領域開展了多項關鍵技術攻關,為這套“貼地飛行”的交通系統下線按下了“加速鍵”。

        半年來,作為前沿科技重要“產出地”的青島,以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為代表的重大創新平臺建設成效顯著,城市科技創新策源力不斷增強。僅在新能源領域,上半年便有一批重大成果取得突破性進展,包括山東能源研究院完成一期工程招標,聯合龍頭企業推動近10項技術進入中試環節。

        平臺建設還助力青島搭建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全市產業創新體系更加完善。翻開上半年成績單,我市承建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鹽堿地改良研究中心,以及工業互聯網、航空輪胎、無水印染等16家省級技術創新中心,獲批海洋生物、海洋環境模擬等5家省重點實驗室等成果也躍然眼前。

        與此同時,青島構建的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科研立項和經費分配機制特色更加突出,今年以來,全市已下達支持資金9.1億元,其中7.4億元“投向”企業,占比高達81.3%。

        重點科技項目的落地是城市科技創新見實效最直接的表現。按照“項目落地年”要求,半年來,科技項目落地如鼓點般緊湊、密集。國際領先醫藥健康領域產業孵化平臺中關村醫學工程轉化中心在青建設“分中心”;精準醫療與基因檢測頭部企業元碼基因在青設立總部;全省面積最大的P3實驗室獲批在青開建;市政府與中國氣象局簽約在青共建中國氣象局海洋氣象研究院(青島),劍指打造國家級海洋氣象產學研綜合示范基地……

        以顛覆性創新項目“布局”未來

        培育創新型產業集群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顛覆性創新則是創新型產業集群激發內生動力的“基因芯片”。

        在今年5月舉辦的第五屆“中國品牌日”上,賽輪集團推出的“液體黃金”輪胎以其出色的外觀和優異的性能吸引了眾多關注。此款輪胎作為新一代低碳綠色輪胎產品,采用新型胎面膠材料制造而成,其轎車胎的滾動阻力可降低30%以上,卡車胎的滾動阻力可降低40%以上。如果用數據進行量化,使用該輪胎的轎車行駛15萬公里,可節油797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99噸;載重卡車(按18條輪胎計)行駛50萬公里,可節油2.78萬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9.4噸。

        像“液體黃金”輪胎這樣領全球行業之先的顛覆性創新成果頻頻在青面世,意味著青島布局未來產業的決心正逐漸變成現實。

        顛覆性創新背后,作為科技創新的“生力軍”,科技企業功不可沒。近半年,青島已有三批共3000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通過評價,為更多高企誕生打好了“提前量”;頭部高企上市成果斐然,上半年全市新增上市、過會高企5家,上市高企總數已達31家。

        半年來,青島強化主動布局,聚焦海洋經濟、智能家電、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裝備五大重點產業集群和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新興產業,布局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5項,支持資金4320萬元。

        同時,強化市區資源疊加投入,青島共組織局區會商重大項目21項,支持資金超1億元。其中,預計年營業收入2.95億元的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養殖工船,國內首個全要素集聚的青島科學儀器產業園,以及青島認知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項目均在支持之列,將有力推動我市海洋經濟、科學儀器、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的發展。

        用科技服務激發創新活力

        不久前,青島中皓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迎來了兩位“智庫”成員:被譽為“飛秒激光器技術第一人”的曹祥東和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研究員孫輝。這兩位國內飛秒激光技術的“領頭羊”能與中皓生物達成合作,得益于市科技局舉辦的生物醫藥產業沙龍。

        半年來,在青島,像這樣的科技沙龍“遍地開花”,聚焦不同產業領域,每一期沙龍都匯聚著企業、資本、載體等創新要素,致力于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引入了前沿創新理念,激蕩著青島科創生態的“一池春水”。這也是青島科技創新氛圍更加濃厚,“政產學研金服用”更加通暢,“創新創業微生態”加速形成的一個縮影。

        這半年,青島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改革謀劃,“組閣揭榜”、科研經費使用“包干制”等新舉措的嘗試,為進一步打造良好的科技創新氛圍打穩了“地基”。此外,青島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實施意見》,建立科研誠信建設聯席會議制度,營造誠實守信的良好科研環境,更獲批了科技部科技監督評估和誠信管理改革試點,是全國唯一獲批的副省級城市。

        為科技企業發展提供“沃土”,孵化載體的作用也得到了進一步彰顯。據悉,華夏基石(中國)企業總部基地已引進企業23家;春光里打造“青島智谷”,已有維智科技北方總部、夠快云庫北方總部等108家企業落地;創業黑馬獨角獸加速基地已累計引進注冊企業80家。

        從體制機制入手,青島還為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找到了更多通路。依托“半島科創聯盟”這一平臺,聯盟秘書處已組織走訪企業、高校院所800余家,收集創新需求649項、科研成果8315項,并據此組織各種形式專場對接會5191場,推動349個項目得到了精準的深入對接。(記者 耿婷婷)

        ?

        推薦More

        一级A片特爽刺激高潮
        <strike id="g3xpc"></strike>

      1. <em id="g3xpc"><acronym id="g3xpc"><u id="g3xpc"></u></acronym></em>
          <li id="g3xpc"><tr id="g3xpc"></tr></li>

            <li id="g3xpc"></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