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g3xpc"></strike>

  • <em id="g3xpc"><acronym id="g3xpc"><u id="g3xpc"></u></acronym></em>
      <li id="g3xpc"><tr id="g3xpc"></tr></li>

        <li id="g3xpc"></li>

        監管制定整改新規等 銀行對結構性存款推薦意愿正在逐步“退燒”

        • 商洛在線
        • 2021-08-09 17:10:28
        • 來源:北京商報

        在監管制定整改新規、窗口指導壓降多措并舉的背景下,銀行對結構存款的推薦意愿正在逐步“退燒”。8月8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北京地區多位銀行客戶經理處了解到,目前部分銀行對結構存款的攬儲意愿明顯降低,結構存款“斷檔”發行也成為常態。在分析人士看來,雖然長期存款利率下調、結構存款規模下降有利于降低銀行負債成本,但是存款對儲戶吸引力減弱,銀行攬儲也將更難。

        北京商報

        “斷檔”發行成常態

        結構存款也可稱為收益增值產品,是運用利率、匯率產品與傳統的存款業務相結合的一種創新存款。和其他存款產品不一樣的是,結構存款會使存款人在承擔一定風險的基礎上獲得相應的收益。

        2019年10月18日,銀保監會發布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結構存款業務的通知》,要求銀行制定實施相應的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序,提出結構存款的核算和管理要求,并設置了一年的過渡期。

        如今,離監管發文整改結構存款已過去了670天,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銀行對結構存款的推薦意愿已經明顯降低,且部分銀行結構存款“斷檔”發行已經成為常態。

        8月8日,多位北京地區銀行客戶經理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目前行內已無結構存款產品在售”。一位股份制銀行客戶經理介紹稱,“現在我行沒有結構存款在售,如果有產品上線也只能在網點購買,產品的預計年化收益率在2.5%-3.2%左右,下一批產品什么時候可以買我也不是很清楚”。

        一位國有大行客戶經理也介紹稱,“沒有結構存款在售,可能要等下個月才有產品,但具體時間不清楚,您可以在我行官網存款產品列表中關注新產品的發放時間”。

        由于結構存款產品適合于對收益要求較高,對外匯匯率及利率走勢有一定認識,并有能力承擔一定風險的客戶。在調查過程中,也有銀行理財經理向北京商報記者推薦了預計到期收益率較高的產品,一位股份制銀行客戶經理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稱,“目前行內有一款看漲自動贖回的產品,預計到期利率為0.5%或5.38%,最終實現利率水取決于約定觀察日掛鉤的價格表現,您可以選擇購買”。

        對于“斷檔”原因,光大銀行分析師周茂華分析認為,結構存款目前是“量價齊降”,但并不意味著國內部分中小銀行負債壓力降低;一方面的原因是結構存款收益率持續下降,并且存在部分結構存款的到期收益存波動,一定程度降低吸引力;另一方面,國內監管并未放松,除了打擊假結構存款,同時,降低銀行整體負債成本,拓展銀行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拓展空間。

        規模較“頂峰”已腰斬

        在監管整治前,結構存款曾一度被視為保本理財產品的替代品,成為各大銀行攬儲的“香餑餑”,但在彼時銷售火爆時,卻出現了產品運作管理不規范、誤導銷售、違規展業等問題。隨著監管高壓政策的落地實施,結構存款的規模也在逐步壓降。

        從今年7月的數據來看,據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日不完全統計(主要監測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數據,7月結構存款發行數量共1496只,環比下降6.67%,其中,人民結構存款1447只,美元結構存款49只。這已經是今年以來結構存款發行數量連續3個月出現下跌,數據顯示,5月結構存款發行量為1451只,較4月減少20只,6月結構存款發行量為559只,較5月減少892只。

        對結構存款發行數量下跌的原因,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分析稱,結構存款規模下滑有兩方面原因,首先,政策方面仍然在引導銀行結構存款規模下降,從而推動銀行負債成本、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降;其次,銀行也在主動下調結構存款量價水,控制攬儲成本。

        從結構存款數據來看,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末,中資全國銀行結構存款余額為6.04萬億元,環比下降4.89%,同比下降44.21%,創下2017年6月以來的新低水。從結構上來看,大型銀行個人、單位結構存款規模分別環比下降7.3%、6.21%,中小型銀行個人、單位結構存款規模分別環比下降1.88%、4.27%。2021年6月末結構存款規模相對于2020年4月頂峰時期共下降了50.24%,已經出現“腰斬”。

        未來結構存款將呈現何種發展趨勢?周茂華認為,出于防范少數銀行高息攬儲、擾亂存款正常競爭秩序、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促進國內投資者風險意識形成等因素,國內對結構存款仍將強化監管;短期看,結構存款規模仍存在一定壓降空間。

        攬儲壓力“只增不減”

        在定期存款靠檔計息受限、結構存款被規范之后,銀行的攬儲壓力明顯提升,再加上2021年是“資管新規”過渡期最后一年,銀行資本補充和負債壓力依舊較大。

        根據央行最新公布的《2021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今年上半年人民存款增加14.05萬億元,同比少增5064億元。單月來看,今年6月末人民存款余額226.62萬億元,同比增長9.2%,雖然增速比5月末高0.3個百分點,但比2020年同期卻低1.4個百分點。

        市場觀點多認為,在監管趨嚴、理財凈值化轉型的大背景下,銀行負債端承壓可能是長期趨勢。正如周茂華所言,對部分中小銀行來說,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深化、市場競爭加劇、監管環境變化等,以往高息攬儲、粗放式經營的難度越來越大,部分中小銀行需要完善內部治理,主責主業,深耕區域市場,提升風控與經營能力,采取差異競爭策略;同時,當前國內經濟穩步恢復,長期向好,國內消費升級,個化、體驗式金融發展迅速,部分中小銀行還需要緊扣客戶偏好與痛點,提升金融服務質量等,積極拓展融資渠道。

        “由于結構存款規模受限,銀行難以再大規模通過結構存款拓展負債端資金來源。整體來看,雖然長期存款利率下調、結構存款規模下降有利于降低銀行負債成本,但是與此同時,存款對儲戶吸引力減弱,銀行攬儲也將更難。”劉銀如是說道。(記者 孟凡霞 宋亦桐)

        ?

        推薦More

        一级A片特爽刺激高潮
        <strike id="g3xpc"></strike>

      1. <em id="g3xpc"><acronym id="g3xpc"><u id="g3xpc"></u></acronym></em>
          <li id="g3xpc"><tr id="g3xpc"></tr></li>

            <li id="g3xpc"></li>